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Java集合---LinkedList源码解析

 

一、源码解析
1、 linkedlist类定义
2、LinkedList数据结构原理
3、私有属性
4、构造方法
5、元素添加add()及原理
6、删除数据remove()
7、数据获取get()
8、数据复制clone()与toArray()
9、遍历数据:Iterator()
二、ListItr

 

 

一、源码解析

    1、 LinkedList类定义。

 

 

LinkedList 是一个继承于AbstractSequentialList的双向链表。它也可以被当作堆栈、队列或双端队列进行操作。
LinkedList 实现 List 接口,能对它进行队列操作。
LinkedList 实现 Deque 接口,即能将LinkedList当作双端队列使用。
LinkedList 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即覆盖了函数clone(),能克隆。
LinkedList 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这意味着LinkedList支持序列化,能通过序列化去传输。
LinkedList 是非同步的。

 

为什么要继承自AbstractSequentialList ?

AbstractSequentialList 实现了get(int index)、set(int index, E element)、add(int index, E element) 和 remove(int index)这些骨干性函数。降低了List接口的复杂度。这些接口都是随机访问List的,LinkedList是双向链表;既然它继承于AbstractSequentialList,就相当于已经实现了“get(int index)这些接口”。

此外,我们若需要通过AbstractSequentialList自己实现一个列表,只需要扩展此类,并提供 listIterator() 和 size() 方法的实现即可。若要实现不可修改的列表,则需要实现列表迭代器的 hasNext、next、hasPrevious、previous 和 index 方法即可。

 

LinkedList的类图关系:

 

2、LinkedList数据结构原理

 

LinkedList底层的数据结构是基于双向循环链表的,且头结点中不存放数据,如下:

 

既然是双向链表,那么必定存在一种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节点,节点实例保存业务数据,前一个节点的位置信息和后一个节点位置信息,如下图所示:

   3、私有属性

 LinkedList中之定义了两个属性:

 

 

header是双向链表的头节点,它是双向链表节点所对应的类Entry的实例。Entry中包含成员变量: previous, next, element。其中,previous是该节点的上一个节点,next是该节点的下一个节点,element是该节点所包含的值。 
size是双向链表中节点实例的个数。

首先来了解节点类Entry类的代码。

 

 

节点类很简单,element存放业务数据,previous与next分别存放前后节点的信息(在数据结构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前后节点的指针)。

    LinkedList的构造方法:

 

 

4、构造方法

LinkedList提供了两个构造方法。

第一个构造方法不接受参数,将header实例的previous和next全部指向header实例(注意,这个是一个双向循环链表,如果不是循环链表,空链表的情况应该是header节点的前一节点和后一节点均为null),这样整个链表其实就只有header一个节点,用于表示一个空的链表。

 

执行完构造函数后,header实例自身形成一个闭环,如下图所示:

 

第二个构造方法接收一个Collection参数c,调用第一个构造方法构造一个空的链表,之后通过addAll将c中的元素全部添加到链表中。

 

 5、元素添加

 

 

构造方法中的调用了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而在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中仅仅是将size当做index参数调用了addAll(int index,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

 

 

 

 

 

下面说明双向链表添加元素的原理:

添加数据:add()

 

addBefore(E e,Entry<E> entry)方法是个私有方法,所以无法在外部程序中调用(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你可以通过反射上面的还是能调用到的)。

addBefore(E e,Entry<E> entry)先通过Entry的构造方法创建e的节点newEntry(包含了将其下一个节点设置为entry,上一个节点设置为entry.previous的操作,相当于修改newEntry的“指针”),之后修改插入位置后newEntry的前一节点的next引用和后一节点的previous引用,使链表节点间的引用关系保持正确。之后修改和size大小和记录modCount,然后返回新插入的节点。

下面分解“添加第一个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后LinkedList实例的情况:

第二步:初始化一个预添加的Entry实例(newEntry)。

Entry newEntry = newEntry(e, entry, entry.previous);

 

 

第三步:调整新加入节点和头结点(header)的前后指针。

newEntry.previous.next = newEntry;

newEntry.previous即header,newEntry.previous.next即header的next指向newEntry实例。在上图中应该是“4号线”指向newEntry。

newEntry.next.previous = newEntry;

newEntry.next即header,newEntry.next.previous即header的previous指向newEntry实例。在上图中应该是“3号线”指向newEntry。

调整后如下图所示:

图——加入第一个节点后LinkedList示意图

下面分解“添加第二个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新建节点。

图——添加第二个节点

第二步:调整新节点和头结点的前后指针信息。

图——调整前后指针信息

添加后续数据情况和上述一致,LinkedList实例是没有容量限制的。

 

总结,addBefore(E e,Entry<E> entry)实现在entry之前插入由e构造的新节点。而add(E e)实现在header节点之前插入由e构造的新节点。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给出插入节点的示意图。

 看上面的示意图,结合addBefore(E e,Entry<E> entry)方法,很容易理解addFrist(E e)只需实现在header元素的下一个元素之前插入,即示意图中的一号之前。addLast(E e)只需在实现在header节点前(因为是循环链表,所以header的前一个节点就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插入节点(插入后在2号节点之后)。

 

    清除数据clear()

 

   数据包含 contains(Object o)

indexOf(Object o)判断o链表中是否存在节点的element和o相等,若相等则返回该节点在链表中的索引位置,若不存在则放回-1。

contains(Object o)方法通过判断indexOf(Object o)方法返回的值是否是-1来判断链表中是否包含对象o。

 

6、删除数据remove()

几个remove方法最终都是调用了一个私有方法:remove(Entry<E> e),只是其他简单逻辑上的区别。下面分析remove(Entry<E> e)方法。

 

 

由于删除了某一节点因此调整相应节点的前后指针信息,如下:

e.previous.next = e.next;//预删除节点的前一节点的后指针指向预删除节点的后一个节点。 

e.next.previous = e.previous;//预删除节点的后一节点的前指针指向预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清空预删除节点:

e.next = e.previous = null;

e.element = null;

交给gc完成资源回收,删除操作结束。

与ArrayList比较而言,LinkedList的删除动作不需要“移动”很多数据,从而效率更高。

 

7、数据获取get()

Get(int)方法的实现在remove(int)中已经涉及过了。首先判断位置信息是否合法(大于等于0,小于当前LinkedList实例的Size),然后遍历到具体位置,获得节点的业务数据(element)并返回。

注意: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根据获取的位置判断是从头还是从尾开始遍历。

注意细节:位运算与直接做除法的区别。先将index与长度size的一半比较,如果index<size/2,就只从位置0往后遍历到位置index处,而如果index>size/2,就只从位置size往前遍历到位置index处。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遍历

 

8、数据复制clone()与toArray()

clone()

 调用父类的clone()方法初始化对象链表clone,将clone构造成一个空的双向循环链表,之后将header的下一个节点开始将逐个节点添加到clone中。最后返回克隆的clone对象。

    toArray()

创建大小和LinkedList相等的数组result,遍历链表,将每个节点的元素element复制到数组中,返回数组。

    toArray(T[] a)

先判断出入的数组a的大小是否足够,若大小不够则拓展。这里用到了发射的方法,重新实例化了一个大小为size的数组。之后将数组a赋值给数组result,遍历链表向result中添加的元素。最后判断数组a的长度是否大于size,若大于则将size位置的内容设置为null。返回a。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数组a的length小于等于size时,a中所有元素被覆盖,被拓展来的空间存储的内容都是null;若数组a的length的length大于size,则0至size-1位置的内容被覆盖,size位置的元素被设置为null,size之后的元素不变。

    为什么不直接对数组a进行操作,要将a赋值给result数组之后对result数组进行操作?

 

9、遍历数据:Iterator()

    LinkedList的Iterator

    除了Entry,LinkedList还有一个内部类:ListItr。

    ListItr实现了ListIterator接口,可知它是一个迭代器,通过它可以遍历修改LinkedList。

    在LinkedList中提供了获取ListItr对象的方法:listIterator(int index)。

 

 

该方法只是简单的返回了一个ListItr对象。

    LinkedList中还有通过集成获得的listIterator()方法,该方法只是调用了listIterator(int index)并且传入0。

二、ListItr

    下面详细分析ListItr。

 

 

下面是一个ListItr的使用实例。

 

 

LinkedList还有一个提供Iterator的方法:descendingIterator()。该方法返回一个DescendingIterator对象。DescendingIterator是LinkedList的一个内部类。

 

 

下面分析详细分析DescendingIterator类。

 

 

从类名和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反向的Iterator,代码很简单,都是调用的ListItr类中的方法。

参考:

 

 

  • 海报
海报图正在生成中...
赞(0) 打赏
声明:
1、本博客不从事任何主机及服务器租赁业务,不参与任何交易,也绝非中介。博客内容仅记录博主个人感兴趣的服务器测评结果及一些服务器相关的优惠活动,信息均摘自网络或来自服务商主动提供;所以对本博客提及的内容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博客内容也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及引导作用,访问者需自行甄别。
2、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不能利用本博客所提及的内容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操作;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访问者自行承担。
3、未成年人及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个人及群体请勿访问本博客。
4、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以上声明通告。
文章名称:《Java集合---LinkedList源码解析》
文章链接:https://www.456zj.com/1998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