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核废物处理

废物(nuclear waste material),是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或核反应堆用过的,含有α、β和 γ 辐射的不稳定元素,并伴随有热产生的无用材料。核废物含有一定放射性,可以对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造成影响,甚至杀死细胞。核废物进入环境后,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当放射性辐射超过一定程度时,便可以损害机体的健康。研究表明,长年受放射性污染的人,癌症、白内障、失明、生长迟缓、生育力降低等病症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常人。

另外,如果母亲在怀孕初期腹部受过 x 光照射,她们生下的孩子可能出现胎儿畸形、流产、死产等遗传效应,而且与母亲不受 x 光照射的孩子相比, 死于白血病的概率要大 50%。因此,核废物具有极大的危害。

(1)铀、钍矿山、水冶厂、精炼厂、浓缩厂、钚冶金厂、燃料元件加工厂等,也称核工业的前处理厂矿;

(2)各类反应堆(包括核电站、核动力船舰、核动力卫星等)的运行;

(3)乏燃料后处理工业活动;

(4)核废物处理、处置过程;

(6)核武器的研究、生产和试验活动;

1. 放射性。核废物的放射性不能用任何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人工方法消除,只能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而其半衰期往往长达数千年、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就是说,在几十万年后!这些核废物还能伤害人类和环境。

2.射线危害。核废物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而且在这些射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甚至能穿过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①改革不合理的工艺操作,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并开展废物的回收利用;

②对已产生的废物分类收集,分别贮存、处理,处理方法要求安全、经济、净化效率高和简单易行;

③尽量减小容积以节省运输、贮存和处理费用;

④向环境稀释排放时要按照“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原则严格控制;

1.近地表埋藏处置法

近地表埋藏处置法是中低放废物处置的主要方法,占处置法80%左右。它分为近地表简易处置法、近地表工程处置法两种,其中近地表工程处置法居主导地位。

(1)近地表简易处置法

近地表简易法是在地表挖掘数米深的沟、坑,将盛装废物的容器、无容器废物固化体堆置其中,或将废物直接固化其中,然后再用粘土或土回填夯实。此法只在低渗透性的粘土层或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效果较好,否则会严重影响处置效果,导致放射性废物泄漏。这种处置方法对场址选择要求较高,所以,只有美国、墨西哥、英国、瑞典、南非、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日本等少数国家采用,一般是在核废物处置的早期阶段采用的较多。但有部分已停止运行或关闭。这样近地表简易处置法在世界各国的使用越来越少,这也是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废物处置安全性的最好证据。

(2)近地表工程处置法

这种处置效果及安全性较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建设中的以及计划造建的废物处置库绝大多数为近地表工程处置设施,但在欧美及前苏联国家有少量的此类设施已经停止运行或关闭。

2. 废矿井处置法

将低、中放废物处置在地下废矿井中,是一种较安全的处置方法。可供处置低、中放废物的废矿井有:盐矿、铁矿、铀矿、石灰石矿等矿井。废矿井处置可以利用矿山原有的采矿巷道采空区堆置废物容器。废矿井处置法的优点是:

①不占用大片土地;

②可充分利用矿山原有的竖井、地下采空区等,处置成本较低;

③处置空间大,据统计,按目前美国每年开采盐矿的数量,只要利用其中1%的采空矿山,便可供处置全美国当年产生的所有核废物;

④处置深度较大,安全性较好。

该法的局限性在于,废矿井一般离核设施较远,需长途运输废物,而低、中放废物数量多,一般宜于就地处置。

(1)深岩硐地质处置法

深岩硐地质处置法[5]是在地表之下深数百米的稳定岩层中建造处置核废物的设施,使放射性核素与生物圈长期隔离。此种处置方法既可以处置中低放废物,也可以处置高放废物。中低放废物处置的深度一般为300~500m,高放废物的处置深一般为500~1 000m。采用深岩硐地质处置中低放废物效果好,最安全,但费用昂贵,只有少数国家采用。

(2)地下盐穴处理核废物的方法

3.深度钻孔

将核废物埋入地下正成为最受推崇的处理方式之一,深度钻孔这一解决方案仍处在计划阶段。深度钻孔有其优势一面,可以在距离核反应堆很近的地区进行钻孔,缩短高放射性核废物在处理前的运输距离。然而,与将核废物送入太空面临的困难一样,钚回收也是一项挑战—将核废物埋入地下3英里(约合4.8公里)是一回事,安全回收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4.深海床处置

高放废物的深海床处置,是选择底部沉积物为粘土的深海区,将高放废物容器置入深海(4000~6000m)底部粘土沉积物深处(>20~30m),借海底未固结粘土和海水永久隔离核废物。该方法与低、中放废物海洋投弃的区别是,后者是将废物容器投弃在海底沉积物表面,一般得不到海底沉积物屏障的保护。自开发研究以来,该方法是美国和欧洲一些临海国家计划将其作为今后处置高放废物的方法之一。1972年伦敦倾废公约明文规定,禁止向海洋投弃或向海底植入中、高放废物,但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仍希望在共同协商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控制地将高放废物处置于海底沉积物中。因此国际上对该处置方法尚有争议。

5.冰冻处理

核废物温度很高。将核废物球放入较为稳定的冰原,它们会随着周围冰的融化向下移动,之上的融冰则又再次凝固。这一想法遭到拒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冰原会发生移动,导致放射性物质会像冰山一样在海洋中漂浮。

6.使用液压笼

如果在核废物周围建造一个类似三维壕沟的水笼,地下水便被赋予一条替代路径,不会渗入放射性物质。未来的核废物处理装置应该可以做到防泄漏,而液压笼的作用则是防止地下水污染这一最严重的情况发生。

7.送入太空

固化主要是用来改善和后续处理相关的安全性,一般是用适当的材料把放射性核废物包裹起来,防止放射性元素的泄漏。目前,水泥和混凝土作为固化介质应用比较广泛,此外,也有人把沥青和有机聚合物用于固化处理。相应的,放射性核废物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分为水泥固化、混凝土固化、沥青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等。

放射废物的固化处理包括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以及人造岩石固化等,它们的主要优缺点比较见右表:

1.水泥固化

水泥固化处理的优点包括:

①处理过程简单,低温;

②加工技术良好;

2.玻璃固化技术

韩国开发出一种可将核电厂产生的废物体积最多减少 80%的压缩技术,并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商用化。

玻璃固化技术是指将放射性废物和熔融状态的玻璃混合后高温加热、缩小体积而制造出稳定的玻璃固体的技术。被玻璃化的放射性物质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也不会出现泄漏,因此,该技术可降低放射性泄漏危险。辐射安全组组长朴渊善透露:“如果使用玻璃固化技术,可将目前平均每个核电厂产生的 150 桶(1桶为 200L)中、低放废物减少到 35 桶。”

3.沥青固化

4.塑料固化

使核废物中包含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进入矿相的晶格位置,或者镶嵌于晶格的孔隙之中,与基质矿物形成均匀的固溶体。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基料和核废液混合、锻烧、冷压、热压、退火、装桶等步骤。

后处理主要是把乏燃料经过酸溶解后分解出铀等裂变产物,这是一个特殊的化学分离过程、经过后处理后,可以把核废物中的裂变元素分离出来进入再循环,这个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若干个国家运行,目前已经是公认的比较安全的技术"经过后处理后,放射性元素的回收比例可以高达98.5%~99%。这不仅可以减少核废物处理的压力,减小核废物污染的可能性,也可以提高天然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最常用的核废物后处理方法是用水溶法萃取,又称普雷克斯法。

需要注意的是,核废物后处理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核废物处理方法。这是因为虽然后处理可以提取绝大多数的放射性元素,但仍有部分元素残留在核废物中而不能被收回。而且这些元素多数为长周期性的,此外,后处理过程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低放核废物。因此,核废物的后处理并不能称为核废物处理的最终解决方法,必须与其它处理途径相配合才能达到防止核废物扩散、维护核安全的目的。

对于长寿命的婀系元素只有通过核裂变才能使其转换为短寿命或稳定的核素。采用擅变技术(Transmutation)就是把高放废物中婀系核素、长寿命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核素分离出来,制成燃料元件送到反应堆去燃烧或者制成靶子放到加速上去轰击散裂,转变成短寿命核素或稳定同位素。这样减小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负担和长期风险,并可能更好地利用铀矿资源。擅变原理主要通过(n,γ),(n,2n)反应将长寿命裂变产物或婀系核废物擅变成稳定的短寿命核素。

目前实现擅变的装置有①快堆,②热中子堆,③强流加速器,④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装置,⑤聚变擅变堆。

1. 快中子堆

利用快中子堆对核废物进行擅变,是因为快堆中子能量大都在1MeV范围内。快中子堆可使次婀系元素有效焚烧。另外快堆中的热中子通量很低,不能进行(n,γ)反应对长寿命裂变产物擅变,同时对于要求中子能量阂值较高(>10MeV)的核素,快堆也不能对其进行擅变。同时次钢系元素捕获中子后将使Keff上升,这影响快中子堆的运行安全。故对次婀系元素的装载量必须严格进行限制,这也影响了擅变的效率。据估算一个1GW的金属钠冷快堆,每年可焚烧329kg次婀系元素,相当于10个1GW轻水堆一年卸出的次钢系元素量。

2. 聚变擅变堆

聚变擅变堆利用托卡马克(Tokamak)堆芯件D-T聚变反应所产生的14MeV高能中子在包层内使次婀系核素裂变或使其中子俘获产物裂变而“燃烧”掉,同时也可使长寿命裂变产物发生中子俘获反应而生成短寿命或低毒性核素,并且也可利用中子与包层中的Li的反应增殖氖来维持堆芯D-T反应所消耗的氛。

由于长寿命裂变产物一般有较大的热中子吸收截面,相对较易擅变处理;而中等寿命裂变产物(90Sr,37Cs)由于有极小截面,对其擅变需很高的中子通量,但经特别设计的混合堆则有此优势。考虑有效空间利用率和时间利用率后,包层每年可烧掉次婀素元素约400kg,核变废物约30kg,包层总热功率约为750Mw。

3.加速器

由于是在亚临界条件下运行,ATW系统非常适于焚烧具有以下特点的核废物:在反应堆中擅变效率很低或根本不擅变的核废物;具有潜在不稳定性和危险的反应性响应的核废物;反应堆中不能被分离和放置的核废物。

擅变可将高放废物中绝大部分长寿命核素转变为短寿命,甚至变成非放射性核素,可以减小深地质处置的负担,但不可能完全代替深地质处置。分离-擅变处理的关键在分离技术,因为完全分离是很难达到的,加上还要产生二次废物。所以高放废物的分离一擅变是一项难度大、耗资巨大、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分离一擅变技术现在只是开发的初级阶段,少数发达国家尚在做概念设计和探索试验,距离实际处理高放废物还很远。

1.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2.细菌处理核废物技术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的细菌,可以通过对附作物的侵食来清除多种毒素、油污,甚至是核废物。

这基于在细菌表面的一种类似毛发的依附物,即菌毛(pilus)。这种细菌通过菌毛将电子传递到其取食的物质上,经由传导电子,便能从其中获得能量,并改变其食用废料的离子态,使其从水中沉淀出来。生长在核废物旁的菌落可以从其中提取出铀来,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处理核废物。通过实验发现,在有害化学物质越多的环境中,硫还原地杆菌会生成越多的菌毛,这可以更好地将铀等有毒物质排斥在其分子膜以外。利用该菌种的特性,还可以将其改装制造成一种生物电池。在未来,这或许将成为安全处理核废物及有毒垃圾的最佳方法。

中低放废物不含或只含极少量长寿命超铀核素。例如核电站废物所要考虑的主要核素是 Sr-90 和 Cs-137,隔离 300-600 年就足以衰减到安全水平。因此,与高放废物相比,中低放废物的处置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其数量庞大,处置任务更加繁重。目前,国外中低放废物处置主要采用浅地层埋藏、废矿井或洞穴埋藏的方法。

  • 海报
海报图正在生成中...
赞(0) 打赏
声明:
1、本博客不从事任何主机及服务器租赁业务,不参与任何交易,也绝非中介。博客内容仅记录博主个人感兴趣的服务器测评结果及一些服务器相关的优惠活动,信息均摘自网络或来自服务商主动提供;所以对本博客提及的内容不作直接、间接、法定、约定的保证,博客内容也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及引导作用,访问者需自行甄别。
2、访问本博客请务必遵守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规则;不能利用本博客所提及的内容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操作;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访问者自行承担。
3、未成年人及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个人及群体请勿访问本博客。
4、一旦您访问本博客,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以上声明通告。
文章名称:《核废物处理》
文章链接:https://www.456zj.com/4088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